今年是中国和德国建交50周年。1972年10月11日,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与德国外长谢尔(Scheel)共同在北京正式签署建交协议。
前不久,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向在中德合作历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30位中德两国工作者颁发了科技合作纪念奖,表彰他们在中德科研合作之路上付出的诸多努力和不懈探索,也让更多的追梦人继续勇于探索,不断前行。
这30位令人敬佩的中德杰出人士中,有:
联盟中德建交50周年科技合作纪念奖获奖人名单
![]() | ![]() |
中德建交50年科技的成功合作,离不开中德两国的科学家、政治家、活动家和企业家几代人的奋斗和坚持,也为后继者开拓出一片新天地。
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 德语名称:Chinesische F&E Innovationsunion in Deutschland (CFEID) 是一家2016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的中德组织,旨在增进中德研发创新相关公司、机构间联络,构建技术交流平台及前沿科技领域技术孵化平台,组建国际专家智库,为政府、企业间项目合作开展提供专业建议。 2016年11月2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、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(中)为联盟揭牌 联盟以“德中联合、协同创新、科技转化、合作共赢”的宗旨,坚持“三平台一智库”的实施方案,举办科创研讨会40场、为中德双方企业实现对接12次。 联盟下设
打造专业智库,截止目前两个智库已经吸纳相关领域专家进200名,发布主题调研报告13篇,在专业行业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影响力。 |
中德科技合作机制自1978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,中德两国从传统装备到工业4.0,从环保技术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,从城市化、电动汽车到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,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,相互信任、互为需求、相互合作、相互学习,不但成功将中德科技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,成果斐然;而且还为中德两国实现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2019年10月14日联盟主办了“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”,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到场致辞。
中德建交50周年科技合作纪念奖评选的同时,联盟又发布《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|碳中和白皮书2022》和《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|轻量化发展白皮书2022》,为两国间碳中和与轻量化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,热烈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。
中国驻德大使馆公众号也在2022年10月12日发表了《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发布碳中和、轻量化发展白皮书》,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,可以直接下载《碳中和白皮书2022》和《轻量化发展白皮书2022》。
背景介绍
2015年10月,德国联邦教研部率先制定了《中国战略》。随后在2016年11月,中国科技部发布了《科技创新共塑未来·德国战略》。
2016年4月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德创新大会,成为中德两国间规模最大、涉及领域最广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机制。
德国的基础研究领先,科技力量雄厚,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享有盛誉,这种口碑源于德国严谨、理性的工业精神和工业文化,是公认的创新强国。中国市场规模巨大,人力资源丰富,产业体系齐全,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,在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中德创新资源优势高度互补。
在中德两国合作趋势的推动下,中国(德国)研发创新联盟(以下简称:联盟)于2016年11月24日在德国柏林揭牌成立。全国政协副主席、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联盟揭牌仪式。
2018年7月8日,联盟正式注册为德国具有法人资格的注册协会,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为联盟正式揭牌。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参加联盟揭牌仪式的贵宾(从左往右):联盟主席雷宪章院士、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、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史明德大使 | 联盟揭牌仪式上全体会员的合影 | 联盟发起人雷宪章、莫凡、程戟、李煜、李明哲等合影 |